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资源
理论探索:赤诚爱国无悔情 虎将雄风一世豪 ——纪念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
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量:171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离世,张学良在其葬礼上以16字挽联总结了他与蒋介石的恩怨:“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十六字描绘了两人关系从亲密到对立的复杂转变。而标志两人从亲密到对立的事件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的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爱国之心,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的英勇行为,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剿共”,就将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在陕西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同时在西安囚禁陈诚、卫立煌等多人,要求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13日,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12月24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共内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携手进行全国抗战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由国内战争走向全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的一个枢纽和关键。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两位英雄人物真正做到了“赤诚爱国无悔情 虎将雄风一世豪”。


                                                                                                                                                                           滕金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