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中外诗歌文化节决赛圆满落幕

2024-12-19 246 作者: 文字:陈静雅 图片:李奕欣 罗新婷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12月11日,语言文化学院在知信楼B01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中外诗歌文化节”诗朗诵决赛活动,学院全体师生共襄盛举。

刘中富院长首先向与会领导、嘉宾及师生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对中外诗歌文化节的进度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多元版图中,语言文化学院肩负着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重要使命。而中外诗歌文化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学院的文化桂冠之上,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意义深远而厚重,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珍视。

青岛大学史玉峤教授带来了题为《“微写作”与“诗意人生”》的讲座。史教授从日常小事谈起,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微写作的多样性。他强调,诗意并非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与对世界的温柔凝视。讲座的最后,他祝同学们人生有成,学业顺利,所遇皆安。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文字与生命交融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促使同学们在文字与生命的永恒舞蹈中,追寻意义,创造价值,拥抱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

刘宏孝同学《将进酒》的朗诵,感受李白那狂放不羁的灵魂,汲取那份穿越千年而来的精神力量。唐文静同学朗诵的《北飞的候鸟》,蕴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石琦滟同学的朗诵《祖国,或以梦为马》,是一首献给祖国的深情赞歌,也是对理想与信念的炽热呐喊。王馨然同学带来的《月光下的中国》诗朗诵中的月光,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凝聚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在方蕊同学朗诵的《将进酒》中,我们被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所鼓舞,被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折服。吕佳盈同学用日语朗诵《活着》,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受到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力量。冯婉茹同学的朗诵《翻过那座遥远的山》,勾勒出对远方理想的不懈追寻。在音韵的起伏中,领悟挑战与希望交织的生命旋律。李舒心同学朗诵的《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中,灵魂深处对情感归依的苦苦探寻,使人沉浸于这直抵人心的诗意倾诉,邂逅一场触动心弦的精神共振。刘子艺同学的英文朗诵《Onward and Upward》中,传递着勇往直前、不断攀升的精神力量,于词句间坚定信念,汲取奋进勇气。刁春彤同学的中英双语朗诵《沁园春·长沙》为这首经典注入全新的活力,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湘江之畔,感受那猎猎秋风与奔腾江水的磅礴气势。井翱然同学朗诵的《致橡树》,以深情且庄重之声,细腻演绎诗中的坚韧与柔情。刘铭扬的俄语朗诵普希金诗二首《生命的驿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普希金的诗韵跨越时空,化作心灵的慰藉与前行的力量。

紧接着播放了由史澧潔同学的原创朗诵《武穆》《农歌》;李韦辰同学的原创朗诵《酒》《忆岳飞》;李政阳同学的原创朗诵《11月28日志愿军遗骸归国有感》;王思浩的原创朗诵《淡花艳》。

影视学院吴冰沁老师、青岛大学史玉峤教授对所有诗歌进行了点评。在来自不同学院的同样热爱诗歌的同学们身上,他们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他们指出,此次中外诗歌文化节,不仅是是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富矿,更是激发创新灵感与情感真挚表达的神圣殿堂。在中外文化节的怀抱里,学子们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人生的深邃思索、对世界的美好憧憬,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字里行间,在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中,找寻到心灵的慰藉与安宁,让精神的羽翼在诗意的天空中愈发坚韧丰满。

初审:龚旭    复审:刘奕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