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4-01浏览量:19553
《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仁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但它到底指代什么,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成为儒家的核心概念,在政治上有哪些体现,在今天还有哪些价值,大多同学是不了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仁的具体概念和内涵。
2、情感目标:认同仁这一价值观。
3、道德目标:做一个有仁心、有人文关怀的人。
【课程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文字材料:选自《说文解字》、《孟子》等资料。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人推崇的品质之一。    
那么,什么是仁?
《说文解字》:“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愛,故从二。”
二、讲授新课
(一)仁的根本——孝悌
前面讲过,“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假如世上美好的感情是一棵大树,对家人的爱,是这棵树的根基。
(二)仁的内涵——仁者爱人=忠恕
1、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绝对不影响他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量体谅别人的需要和心情,尽量不妨碍别人。
2、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双赢)。
引入马云的3W原则,也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可持续、能长远发展的眼光和选择。
其实不论忠还是恕,都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体贴。
(三)仁者爱人的表现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更关心人而不是财产,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2、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穿孝服者、穿礼服者和盲人,或者经历伤痛,或者经历人生重要场合,或者身有残疾,孔子都会表现得更加有礼更加认真,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3、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
 这是恻隐之心。为什么讲君子远庖厨,就是这个原因。
4、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管仲虽然不能如召忽那样“死之”,并且个人品德上有不少瑕疵,但孔子还是赞美他“如其仁”。说明在孔子看来,国家、民族、百姓的大仁大义,比起个人小节来,是更重要的东西。儒家的仁,最终要放到国家、社会层面上,实现它的政治价值——王道。
(四)仁者无敌
仁放在个人身上,就是爱人,放到国家层面上,就是王道,也就是我们相信仁者无敌。什么是王呢?
王: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说文》
天地人之间的奥妙是什么?德就像风,普通人就像草,风吹过了,草就弯了;德就像北极星,它端正地居于天上,自然会有群星环绕;而王道,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路。
王道是和霸道相对的,王道就是通过讲道理、有品德来吸引别人顺服我,而霸道就是通过武力威慑别人顺服我。中国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以来的两千年,都是讲王道的,这是儒家的政治思路。
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一向以安抚和和平为主导,从不主动对外提起刀枪,总是讲究先礼后兵,看起来似乎缺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但在很多时候,也确实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可信任,永远和平而庄重。
在今天,我们的政府一再对外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讲求和平的民族,并不是吹嘘,制定和平外交的五项政策,也不全是因为形势所迫。
三、课堂提问
    将提问自然的融入课堂讲授当中。比如提问,仁的根本是什么?厩焚不问马能反应出孔子什么思想?为什么钓而不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几个方面来分析“仁”的概念,它具体指什么,有什么表现,根本在哪里,反应到一个人身上是什么,反应到一个国家身上是什么:
1、在个人,仁是爱人,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
2、在国家,仁是王道统治思想。
   【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了解儒家核心概念“仁”的关键所在。
   【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
1、预习下一次课的相关章节。
2、课后作业:复习所学内容,寻找孔子或者其它历史人物身上体现“仁”的事例以及中国国策中体现“王道”的地方。